跳转至

华语(中文)电影

说明

榜单 参见

时间顺序:

  • 1999,香港《亚洲周刊》:20 世纪 100 部最佳华语影片 (100 部)
  • 2002(2005 年增补),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华语电影二百部 (共 210 部)
  • 2005,香港金像奖:最佳华语电影一百部(103 部)
  • 2005,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百年百大华语电影(100 部)
  • 2005,《看电影》:2005 年中国电影百年专刊(中文电影 100 强)(100 部)
  • 2005,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 (100 部+3 部美术片)
  • 2005(约),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百年百部电影佳作 (100 部)
  • 2011,台湾金马奖:影史百大华语电影 (101 部)

分上下(系列)的影片(表格取其一)

  • 红菱血(紅菱血,上下集,1951,唐涤生)【另有同名同导演 1964 版红菱血】
  • 星星月亮太阳(上下集, 1951,易文)
  • 大话西游(西游记:月光宝盒、大神娶亲/仙履奇缘,1994-1995,刘镇伟)
  • 群英会/借东风(两部分)(1957,岑范)

同名作品:

  • 英雄本色:(1967, 龙刚)、(1986, 吴宇森)
  • 七十二家房客: (1963, 王为一)、(1973, 楚原)
  • 红楼梦: (1944, 卜万苍)、红楼梦 (1962, 岑范)
  • 细路祥(細路祥): (1950, 冯峰)、(1999, 陈果)
  •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與祝英台): (1954, 桑弧 / 黄沙)、(1963, 李翰祥)

详情

香港《亚洲周刊》:20 世纪 100 部最佳华语影片

“二十世纪中文电影一百强”的评选,是先酝酿六百一十部建议名单,从一九零五年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起直至一九九九年度十月止, 所有由华人创作、拍摄、投资出品并公开上映的长片。这些影片类型包括剧情片、戏曲片和动画片。记录片和短片不包含在内。

共 100 部,其中﹕ 中國大陸 43 部; 台灣 18 部; 香港 36 部; 中國大陸與香港合製 3 部。

Markdown
年份 電影 導演 出品地
1923 勞工之愛情 張石川 上海
1933 小玩意 孫瑜 上海
1933 春蠶 程步高 上海
1934 姊妹花 鄭正秋 上海
1934 神女 吳永剛 上海
1934 漁光曲 蔡楚生 上海
1935 大路 孫瑜 上海
1937 十字街頭 沈西苓 上海
1937 夜半歌聲 馬徐維邦 上海
1937 馬路天使 袁牧之 上海
1938 孤島天堂 蔡楚生 香港
1947 一江春水向東流 蔡楚生﹑鄭君里 上海
1947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史東山 上海
1947 太太萬歲 桑弧 上海
1948 小城之春 費穆 上海
1948 萬家燈火 沈浮 上海
1949 三毛流浪記 趙明 上海
1949 烏鴉與麻雀 鄭君里 上海
1949 珠江淚 王為一 香港
1949 清宮秘史 朱石麟 香港
1950 我這一輩子 石揮 上海
1950 武訓傳 孫瑜 上海
1953 一板之隔 朱石麟 香港
1953 誤佳期 朱石麟 香港
1954 危樓春曉 李鐵 香港
1954 梁山伯與祝英台\* 桑弧﹑黃沙 上海
1956 祝福 桑弧 北京
1958 四千金 陶秦 香港
1958 曼波女郎 易文 香港
1958 豪門夜宴 李晨風﹑李鐵﹑吳回﹑羅志雄 香港
1959 林則徐 鄭君里﹑岑範 上海
1959 林家鋪子 水華 北京
1960 野玫瑰之戀 王天林 香港
1960 劉三姐 蘇里 長春
1961 大鬧天宮\*\* 萬籟鳴 上海
1961 可憐天下父母心 楚原 香港
1961 紅色娘子軍 謝晉 上海
1963 甲午風雲 林農 長春
1963 七十二家房客 王為一 廣州
1963 早春二月 謝鐵驪 北京
1963 農奴 李俊 北京
1964 養鴨人家 李行 台北
1965 舞台姐妹 謝晉 上海
1967 獨臂刀 張徹 香港
1967 破曉時分 宋存壽 台北
1967 龍門客棧 胡金銓 台北
1969 冬暖 李翰祥 台北
1970 俠女 胡金銓 台北
1970 家在台北 白景瑞 台北
1970 董夫人 唐書璇 香港
1972 精武門 羅維 香港
1974 再見﹐中國 唐書璇 香港
1974 英烈千秋 丁善璽 台北
1976 半斤八兩 許冠文 香港
1978 少林三十六房 劉家良 香港
1979 瘋劫 許鞍華 香港
1979 蝶變 徐克 香港
1980 天雲山傳奇 謝晉 上海
1981 邊緣人 章國明 香港
1981 父子情 方育平 香港
1981 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張其﹑李亞林 成都
1982 光陰的故事 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張毅 台北
1982 投奔怒海 許鞍華 香港
1982 城南舊事 吳貽弓 上海
1982 A 計劃 成龍 香港
1983 半邊人 方育平 香港
1983 一個和八個 張軍釗 南寧
1983 小畢的故事 陳坤厚 台北
1983 兒子的大玩偶 侯孝賢﹑曾壯祥﹑萬仁 台北
1984 冬冬的假期 侯孝賢 台北
1984 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李佑寧 台北
1984 似水流年 嚴浩 香港
1984 省港旗兵 麥當雄 香港
1984 黃土地 陳凱歌 南寧
1985 童年往事 侯孝賢 台北
1985 黑砲事件 黃建新 西安
1985 野山 顏學恕 西安
1986 英雄本色 吳宇森 香港
1986 恐怖份子 楊德昌 台北
1986 盜馬賊 田壯壯 北京
1987 老井 吳天明 西安
1987 紅高粱 張藝謀 西安
1987 倩女幽魂 程小東 香港
1987 龍虎風雲 林嶺東 香港
1988 旺角卡門 王家衛 香港
1988 胭脂扣 關錦鵬 香港
1989 悲情城市 侯孝賢 台北
1991 雙旗鎮刀客 何平 西安
1991 阮玲玉 關錦鵬 香港
1991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 台北
1991 推手 李安 台北
1992 秋菊打官司 張藝謀 北京﹑香港
1993 霸王別姬 陳凱歌 香港
1993 囍宴 李安 台北
1993 找樂 寧瀛 北京
1994 背靠背﹐臉對臉 黃建新 西安﹑香港
1994 陽光燦爛的日子 姜文 北京﹑香港
1994 重慶森林 王家衛 香港
1996 甜蜜蜜 陳可辛 香港
1997 香港製造 陳果 香港

\*浙江越劇
\*\*動畫片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华语电影二百部

主編:蒲鋒、李照興 出版社: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經典 200——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初版 2002 年(1998 年),增订版 2005 年。 增订版本补选了十部:《都巿風光》、《狼山喋血記》、《鬼子來了》、《少林足球》、《麥兜故事》、《無間道》、《盲井》、《牛皮》、《孔雀》及《最好的時光》。

香港金像奖:最佳华语电影一百部

最佳華語片一百部 The Best 100 Chinese Motion Pictures

时间:2005 年 3 月 14 日 组织:“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主办,“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统筹 特点:一百零一位导演、影评人及文化工作者每人各选二十部。

Markdown
排名 年份 電影 地區 導演

1. 1948 小城之春 中 國 費 穆
2. 1986 英雄本色 香 港 吳宇森
3. 1990 阿飛正傳 香 港 王家衛
4. 1984 黃土地 內 地 陳凱歌
5. 1989 悲情城巿 台 灣 侯孝賢
6. 1984 省港旗兵 香 港 麥當雄
7. 1967 龍門客棧 台 灣 胡金銓
8. 1982 投奔怒海 香 港 許鞍華
9. 1971 俠女 台 灣 胡金銓
10. 2000 臥虎藏龍 台灣 / 香港 李 安
11. 1937 馬路天使 中 國 袁牧之
12. 1991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台 灣 楊德昌
13. 1976 半斤八兩 香 港 許冠文
14. 1999 鎗火 香 港 杜琪峰
15. 1967 獨臂刀 香 港 張 徹
16. 1972 精武門 香 港 羅 維
17. 1994 陽光燦爛的日子 內 地 姜 文
18. 1953 危樓春曉 香 港 李 鐵
19. 1995 西遊記 香 港 劉鎮偉
20. 1970 董夫人 香 港 唐書璇
21. 1988 胭脂扣 香 港 關錦鵬
22. 1994 重慶森林 香 港 王家衛
23. 1984 似水流年 香 港 嚴 浩
24. 1985 童年往事 台 灣 侯孝賢
25. 1987 紅高粱 內 地 張藝謀
26. 1981 父子情 香 港 方育平
27. 1947 一江春水向東流 中 國 蔡楚生
28. 1996 甜蜜蜜 香 港 陳可辛
29. 1934 神女 中 國 吳永剛
30. 1935 大路 中 國 孫瑜
31. 1979 瘋劫 香 港 許鞍華
32. 2002 無間道 香 港 劉偉強、麥兆輝
33. 1978 醉拳 香 港 袁和平
34. 1979 蝶變 香 港 徐克
35. 1994 東邪西毒 香 港 王家衛
36. 1997 香港製造 香 港 陳果
37. 1948 清宮秘史 中 國 朱石麟
38. 1963 梁山伯與祝英台 香 港 李翰祥
39. 1967 英雄本色 香 港 龍剛
40. 1983 新蜀山劍俠 香 港 徐克
41. 1986 恐怖份子 台 灣 楊德昌
42. 1989 喋血雙雄 香 港 吳宇森
43. 1991 黃飛鴻 香 港 徐克
44. 1992 阮玲玉 香 港 關錦鵬
45. 1992 秋菊打官司 內 地 張 藝謀
46. 1950 我這一輩子 內 地 石揮
47. 1959 江山美人 香 港 李翰祥
48. 1969 冬暖 台 灣 李翰祥
49. 1987 秋天的童話 香 港 張婉婷
50. 1987 倩女幽魂 香 港 程小東
51. 1959 紫釵記 香 港 李鐵
52. 1960 人海孤鴻 香 港 李晨風
53. 1965 舞台姐妹 內 地 謝晉
54. 1987 龍虎風雲 香 港 林嶺東
55. 1993 霸王別姬 香港 / 內地 陳凱歌
56. 2000 一一 台 灣 楊德昌
57. 1955 寒夜 香 港 李晨風
58. 1967 破曉時分 台 灣 宋存壽
59. 1979 空山靈雨 台 灣 胡金銓
60. 1985 警察故事 香 港 成龍
61. 1993 新不了情 香 港 爾冬陞
62. 1993 囍宴 台 灣 李安
63. 2000 站台 內 地 賈樟柯
64. 1960 野玫瑰之戀 香 港 王天林
65. 1960 可憐天下父母心 香 港 楚原
66. 1960 難兄難弟 香 港 秦劍
67. 1980 第一類型危險 香 港 徐克
68. 1983 半邊人 香 港 方育平
69. 2000 榴槤飄飄 香 港 陳
70. 1933 小玩意 中 國 孫瑜
71. 1949 哀樂中年 中 國 桑孤
72. 1973 七十二家房客 香 港 楚原
73. 1982 烈火青春 香 港 譚家明
74. 1986 戀戀風塵 台 灣 侯孝賢
75. 1992 92 黑玫瑰對黑玫瑰 香 港 劉鎮偉
76. 2002 少林足球 香 港 周星馳
77. 1937 夜半歌聲 中 國 馬徐維邦
78. 1974 再見中國 香 港 唐書璇
79. 1980 撞到正 香 港 許鞍華
80. 1985 青梅竹馬 台 灣 楊德昌
81. 1993 藍風箏 內 地 田壯壯
82. 1948 太太萬歲 中 國 桑孤
83. 1957 曼波女郎 香 港 易文
84. 1959 豪門夜宴 香 港 李晨風、李鐵、 吳回、羅志雄
85. 1972 秋決 台 灣 李行
86. 1986 芙蓉鎮 內 地 謝晉
87. 1989 賭神 香 港 王晶
88. 1989 旺角卡門 香 港 王家衛
89. 1997 春光乍 香 港 王家衛
90. 2000 花樣年華 香 港 王家衛
91. 1948 萬家燈火 中 國 沈浮
92. 1953 中秋月 香 港 朱石麟
93. 1955 父母心 香 港 秦劍
94. 1959 林則徐 內 地 鄭君里、岑範
95. 1962 紅樓夢 內 地 岑範
96. 1983 打擂台 香 港 黃志強
97. 1984 上海之夜 香 港 徐克
98. 1984 五郎八卦棍 香 港 劉家良
99. 1985 黑炮事件 內 地 黃建新
100. 1992 青少年哪叱 台 灣 蔡明亮
101. 1993 戲夢人生 台 灣 侯孝賢
102. 1995 女人四十 香 港 許鞍華
103. 1999 一個都不能少 內 地 張藝謀
Text Only
投 票 成 員     代表界別    投 票 成 員     代表界別
1. 也斯   影評人、作家、嶺南大學中文系主任,兼任人文學科研究中心主任   2. 文雋   電影監製、編劇、專欄作家、現任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主席
3. 方平   電影監製、演員     4. 方育平      電影導演
5. 木星   電影硬照攝影師     6. 王天林      電影導演、電視監製
7. 王家衛      電影導演    8. 王晶   電影導演、編劇、監製,編劇
9. 王璐德      電視監製 、香港電台電視部監製     10. 史文鴻     電影文化人
11. 石琪      影評人、專欄作家    12. 列孚      影評人
13. 朱耀偉     學者 、 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14. 何思穎     影評人 、 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電影講師
15. 何緯豐     影評人 、 香港影評人協會會長     16. 但奴      影評人、資深電影宣傳創作
17. 余慕雲     香港電影史專家     18. 吳昊      學影學者、資深電視人、香港史專家
19. 吳思遠     電影導演、監製、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     20. 呂大樂     學者、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21. 岑建勳     電影監製、演員     22. 岑崑南     詩人、文化人
23. 李焯桃     影評人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前會長 、 現任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藝術總監     24. 李照興     影評人
25. 卓伯棠     導演、電影學者、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電影電視系系主任    26. 林旭華     傳媒文化人、香港電視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
27. 林沛理     影評人     28. 林奕華     劇場導演、專欄作家
29. 林紀陶     影評人、電影編劇、香港電台第一台電影節目《電影兩面睇》主持   30. 林娉婷     影評人
31. 林超榮     影評人、電影編劇、專欄作家   32. 林錦波     影評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董事及理事
33. 施潔玲     電視監製    34. 洛楓      詩人、小說家、影評人
35. 韋家輝     電影導演、編劇     36. 唐基明     電影導演、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戲劇組監製
37. 唐詠詩     香港電影資料館館長   38. 徐小明     電影及電視監製、導演、演員、九倉有線電視執行董事及香港電視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
39. 徐克      電影導演、監製     40. 朗天      影評人、文化人、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41. 翁維銓     電影導演、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監製及製作管理系主任   42. 馬偉豪     電影導演、監製
43. 馬傑偉     學者、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44. 張同祖     電影導演
45. 張志成     電影導演、編劇     46. 張叔平     電影美術指導、剪接
47. 張承勷     電影監製、編劇     48. 張偉雄     影評人、獨立電影導演、編劇
49. 張健華     電視監製、導演     50. 張堅庭     電影導演、編劇
51. 張敏儀     前香港廣播署署長及前香港電台台長    52. 張鳳麟     影評人、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53. 戚家基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總監     54. 梁文道     文化評論人、傳媒人、專欄作家
55. 梁家輝     演員  56. 梁款      文化評論人、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57. 莊文強     電影編劇    58. 莊澄      電影監製、出品人、編劇、 現任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副會長
59. 許鞍華     電影導演    60. 陳可辛     電影導演、監製
61. 陳果      電影導演    62. 陳柏生     《電影雙周刊》總編輯
63. 陳清僑     學者 、 嶺南大學中心主任   64. 陳嘉上     電影導演、監製
65. 陳慶嘉     編劇、監製 、 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會長     66. 陳慧  小說家、專欄作家
67. 陳翹英     編劇、專欄作家     68. 湯禎兆     影評人
69. 登徒      影評人 、 香港電台第二台電影節目《娛樂滿天星》主持  70. 馮美華     錄像藝術工作者、香港當代文化中心項目總監
71. 馮意清     電影導演 、 鐳射發行公司董事     72. 黃仁逵     美術指導、多媒體藝術家、專欄作家
73. 黃奇智     藝術工作者,曾任電台節目主持  74. 黃岳泰     電影攝影師、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會長
75. 黃秋生     演員  76. 黃國兆     影評人、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節目策劃
77. 黃淑嫻     影評人、電影學者、現任嶺南大學社區學院講    78. 黃愛玲     影評人、香港電影資料館研究主任
79. 楊凡      電影導演    80. 董瑋      武術指導、演員、導 演
81. 榮念曾     劇場藝術家、「進念.二十面體」創作總監、香港創意工業研究組成員     82. 蒲鋒      影評人
83. 趙良駿     電影導演    84. 劉天賜     電影編劇、專欄作家
85. 劉細良     現任商業電台節目《光明頂》主持     86. 潘國靈     影評人、作家
87. 鄭丹瑞     電影演員、編劇、監製  88. 鄭佩佩     演員
89. 黎肖嫻     影評人、學者、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助理教授     90. 盧偉力     劇場工作者、學者
91. 蕭若元     電影編劇、監製、資深電視人   92. 鮑德熹     電影攝影師
93. 邁克      影評人、作家  94. 鍾寶賢     歷史學者 、 浸會大學歷史學系講師
95. 魏紹恩     電影編劇、影評人    96. 鄺文偉     電影編劇
97. 羅啟銳     導演、編劇   98. 羅維明     影評人
99. 譚家明     電影導演 、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講師   100. 關錦鵬    電影導演
101. 嚴浩     電影導演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百年百大华语电影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The 19th Chinese Film Media Awards

时间:2005 年 3 月 20 日 组织:《南方都市报》主办第五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特点:香港影评人罗卡,舒琪

《看电影》:中文电影 100 强

时间 2005 年 特点:《看电影》编辑部综合中国电影工作者、电影学者、影迷网络及邮件投票结果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

时间:2005 年 12 月 27 日 组织: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联合主办 范围:自 1905 年中国电影诞生至 2005 年的 100 年间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出品的故事片、戏曲片 、美术片。 特点:100 名内地影人(电影艺术家、评论家/电影史学家和评论家为主的专家)投票评选。 说明:100 部影片(故事片/戏曲片)和 3 部美术片(《小蝌蚪找妈妈》(1960)、《大闹天宫》(1961)、《三个和尚》(1980))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百年百部电影佳作

中国电影资料馆:百年百部中国电影(1905-2005) 时间:不详 组织: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台湾金马奖:影史百大华语电影

时间:2011 年 1 月 27 日 组织:台北金马影展(台湾金马奖) 范围:影史初始時期到票選展開(2010 年 8 月)已完成的所有華語影片,不限出品地、規格、類型。(共有 482 部影片獲得推薦) 特点:122 位專業人士每人至多提名 30 部(不分排名)。(以台灣為主,另包括香港、大陸影人,以及海外的華語電影專家〔影評、導演和編劇、製片、演員、以及其他幕後影人等〕)

其他